资讯分类
关注我们
北辰青年致力于促进青年人在对话与实践中成长。带领大学生与职场白领一起走出舒适区,在行动和社群中,收获自我使命,迭代成长
追踪社会恐惧的根源其实是自我的“保护机制”
- 作者:北辰青年
- 时间:2021-12-31
- 阅读量:
社会上的恐惧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问题,这些关系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创伤都存在于我的整个学生时代。见认识的人不敢打招呼,见导师要绕道走,见邻居会突然间语塞,聚餐或聚会时总觉得自己不会说话,融不进去。
本人不喜欢群聊,总喜欢潜水,以前以为是自己喜欢统一的信息节省了工作时间,后来才发现我只是不善于在任何时候说想说什么。上大学的时候总是感觉很低,和朋友在路上走着,同班的男生只喊朋友的名字来问候她。
一路上,类似的情景反复回响,不断打击着我,每次沉默后,我都会自责或者内疚。
做研究的时候有一次和室友下楼,迎面碰到了我认为认识的女孩,我就一直盯着她,结果她却不理睬我,直接走了过去。于是,我对室友说:“她怎么不打招呼啊,这么冷冰冰的样子”,然后室友回了一句:“你以为她这样,其实人家都以为你是这样。”再想想,从小到大,别人给我的标签就是冷淡,不主动与人沟通。
可能是从幼年起就有了一段感情,对自己有了一点社交恐惧,喜欢避开一群人,在集体中感到特别孤独,这是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完全解决的心结。
心理学家说:每件事或情绪的到来,都是为了保护你而积极的。我们要看着它,接受它,接受它,真正地接受它并改变自己。
前一段时间,我很讨厌自己内向的性格,每次我遇到别人不敢打招呼或者回避时,都会责备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做得好一点。我会阅读很多练习演讲口才的书籍,或学习百度社交方式,逼迫自己和路人搭讪,总想尽一切办法来抑制自己不喜欢社交的念头。
本人感觉因为自己的不合群,使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一直在和它斗争,总想搞清楚为什么自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大方地快乐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心理学有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与自己的社交恐惧作斗争,不顾一切地压制它,或者学会许多外在的手段来强迫自己社交,不如真正地从内心开始,看清自己的恐惧背后的原因,然后真正地拥抱它,治愈它,使之远离。
1、追踪社会恐惧的根源。
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避免在人群中出现,何时开始喜欢沉默,而非积极地交流?想起儿时,自己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无论是去村头挑水还是到池塘里洗衣服,周围的一些大人都会对我指指点点。
无论他们当时评价我好还是坏,作为一个小孩子,我都无法忍受那种目光,让我觉得自己很与众不同。她们就对自己的孩子说:“看人家人家父母不在,苦活脏活累活什么都干”,可是当时的我却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赞美。
记起我们两个小女孩第一次骑车到离城几公里的地方上初中,一个同学的父亲也跟着我们。其他的人都在聊着,他却一个人把我叫到前面,嘱咐我照看每个人,上学的路上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我要做这种事,我感到很奇怪?如今想起来他们都是好心的,只是那时我不能理解,会感到很难受。
2、意识到最初社会上的回避对我的保护机制。
那时候,我还小,我不可能去跟大人们争论,说“我这样正常,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或“你们别那样说”,因为他们只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判断我。如今想起来,那时的我只能选择逃避与沉默,能够让自己有一种更宁静、更舒服的状态。
那时许多事情都是那种逃避和沉默,才让我能安静下来安慰自己“没事,父母不在没关系,自己也可以跟一般小孩一样开心快乐,这样我才能一直保持善良童真的心态。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自己对人群的逃避,以及为了保护我而采取的冷漠情绪。
3、接受并治愈情感。
在面对事物时,我坦然地接受自己的逃避与冷淡,这样我才能原谅自己,然后对自己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我爱你。”很抱歉,请原谅我最初的无知,总是想拼命地逃避,去压制,去抵制这种心态。
如今我知道了那个时候的逃避与冷漠,是为了保护我,感谢您一直保护我。那不是你的错,仅仅是一种选择,这只是一种自保机制。长大后经历了人际创伤,不要只是想责备自己,或是把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的标签,其实这并不是你的错。只是无能为力而已,所以我真的很爱你,并接受你这种情感。
如今我长大了,能够保护自己了,感谢你曾经为我保护过,我要和你说再见!如果我真的接受了这份情感,就能勇敢的去面对,不再惧怕人群,也能自如的沟通。
或许我们这几十年,在感情上都是不断的内耗与纠结,但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希望我们一起尽快摆脱感情的伤痛,勇敢面对这精彩的大千世界!